关于母衣,在元和8年(1622年)的“次第书”中记录有“队列 三十幅披风(母衣)”,和长刀振(长刀表演)等一样,都是由茶屋小四郎推出的。他是德川家康御用的京都政商茶屋四郎次郎清延之四子,出生在文禄2年(1593年)。可以想象,当时,配有30套衣衫重量的母衣参加御渡行列,场面着实壮观。此外,御坊町也派出了3名身着红色母衣的人员。母衣在江户时代初期的祇园祭中也有登场,与长刀表演,铠武者并列为武者风雅之一。
现如今,和歌祭中,红白母衣均有登场。自江户时代中期开始,有穿着法被和相扑腰带的武家仆从姿态的表演者背着白色母衣登场。普遍认为,根据文化9年(1812年)刊行的“《纪伊国名所图会》”中有“孔雀舞之姿”这一记载,白母衣是由孔雀舞的动作逐渐表演化而来。现在,巨大的白母衣,稍小些的红母衣,以及孩童扮演的小母衣参加渡御行列。边呐喊“Shomo,Shomo(所望,所望),边将母衣左右各挥动3次。也会在和歌祭正午之前,沿着和歌浦各家各户进行上门表演。